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 工作动态
走好“主体+”融合路 唱响“共富”协奏曲
编者按: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省杭州市立足地理环境特点和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探索政策融合、产业融合、资源融合的“主体+” 融合发展之路,不断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带小农户机制,建立完善政策促富、产业致富、联农带富工作机制,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重点施策,推进“政策促富”
一是政策支持。从2019年起,杭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专项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种养、秸秆处理、农事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主体的硬件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目前,累计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计超4500家。
二是金融创新。综合运用农信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等金融工具,支持区县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设“市级特色农业主体综合保险”“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和县级“生猪价格指数”等特色险种,较好地满足了经营主体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2024年,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135.69亿元,理赔3.72亿元,有效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减少受灾主体损失。如淳安县伟正家庭农场养殖的2006头育肥猪投保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20.86万元,保额441.32万元。因受猪肺疫疾病影响,导致生猪死亡941头,经保险定损后,获得理赔71.91万元。
三是试点集成。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工作。其中,建德市、淳安县依托中央财政资金推动家庭农场整县质量提升,富阳区、桐庐县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临安区和余杭区余杭益民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例如,临安区构建“1+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建立1个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3个区域性粮油产业农事服务中心为架构的全域社会化服务主体。又如,桐庐县创新实施“财政出资、联合社实施、部门监督、保险兜底”的统防统治机制,2022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县域全覆盖、产业全覆盖、服务全免费。
二、主体引领,推动“产业致富”
一是发展适度规模。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根据土地资源和当地产业特色,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结带动种植基地总面积超100万亩,其中家庭农场种植基地面积平均约21亩,如杭州余杭鸬鸟果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61个家庭农场种植2550余亩蜜梨。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借助杭州“后亚运”、互联网、农耕文化优势,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全市共培育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20条,产值共计约367.36亿,包含链主企业90家,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82家、农民合作社394家、家庭农场632个、小农户71372个。其中,推广稻鸭、稻蛙、稻鳖、稻虾等综合种养面积2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5亿元。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示范区、产业强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对获得农产品有机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的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奖励。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有天目山宝、禹上田园等30余个特色品牌。其中,“西湖龙井”等31个产品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同时,杭州市持续发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主办地优势,引导茶叶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聚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西湖龙井以84.35亿元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
三、完善机制,促进“联农带富”
一是完善协同机制。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探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标准农地”经营模式,推动“区域+产业+主体”抱团式发展。依托农业“双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构建全域覆盖“多环节机械化作业+多类型农业服务”的综合农事服务协同体系。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23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33万亩次,生产资料服务覆盖率超9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覆盖率91.56%,农业统防统治覆盖率45%。
二是规范组织机构。按照“管理民主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要求,严格执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准入、退出机制,规范组织机构设置,执行行业财务核算制度,免费推广应用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着力培育发展高标准、高效益、规范化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2024年,全市农民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超24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近8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杭州市农业农村局与邮政杭州分公司签订惠农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邮政杭州分公司已建设乡镇共配中心7个,镇级共配中心22个,村级综合便民服务站1902个,基本实现“一村一站”全覆盖。发挥基层辅导员队伍作用,指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在册人数超300名,2024年共开展服务指导近千次,培训超万人次,在支农政策、新品种筛选、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帮助主体答疑解惑。充分发挥杭州市农民专业合作联合会、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优势,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目前,全市围绕品牌建设、规范运行、电商培育专题,组织带头人培训500人次以上,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经营水平。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