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 农业社会化服务

集聚要素创新方式 健全机制做强服务——山西省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日期:2025-05-07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白村。近年来,合作社以农业生产托管为切入点,集聚土地、农资、农机、农技等资源要素,开展品种选育、农技推广、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服务,获得了农户普遍好评。 

  一、组建联合社,整合服务资源要素 

  合作社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联合种植、农机12家合作社成立了农业服务联合社,整合全县农业机械500余台,包括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等配套农机具。作业农机全部安装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对农机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作业数据监测。同时,合作社依托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在6粮食主产区分别设立服务分社,提供“耕、种、防、收、储、加、销”多环节社会化服务。202110月,为应对特大洪灾和极端天气,合作社组织全县300多名农机手、调度524台机械、配备13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改装15辆联合收割机,全力抢收抢种作物24.5亩,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 

  二、“一站式”服务,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农业服务联合社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针对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重点完善产前和产后服务,形成服务闭环。先后建设农资储存库3000平方米,推广应用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6个,具备同时托管服务3万亩土地以上的农资供应能力。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占地20余亩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配套粮食烘干设备1座、钢板贮藏仓6座、仓库1500平方米、储粮能力6000余吨、晾晒场5000平方米。与粮食储备库、牧原饲料、大象饲料等企业建立产销合作,以每斤高于市场价4分钱的价格回收服务对象生产的粮食,解决了农户后顾之忧每年为农户晾晒、储存粮食3000余吨,年销售粮食3万余吨。 

  三、强化“研推用”,提升制种服务水平 

  合作社依托自身人才、经营和技术等优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大力开展种子繁育服务。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作物学会、运城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理工程学会服务站、山西省功能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运城学院博士工作站,还被确定为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单位、黄汾流域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合作共建单位。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建设粮食作物示范园,从事玉米、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小麦种子的生产与推广,玉米种子的试验、筛选与推广工作,目前已建成2000亩的小麦原种繁育基地和1万亩的良种繁育基地。 

  四、发挥村集体作用,助力生产托管扩面 

  积极探索“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服务模式,发挥村集体居间作用,由村集体协调解决服务地块零碎分散等问题,合作社实行统一供应原种、统一种植管理、统一田间去杂、统一专机收获、统一加工包装的“五统一”服务。2022年,合作社与白村、双陀村、南社村、王村等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村集体一手对接农户,一手对接合作社,共同完成托管示范项目3万余亩,实现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五、取得的成效 

  一是推动了服务规模经营。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服务模式,既发挥了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作用,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保留了农户土地承包权,解决了“谁来种”和“怎么种”的难题。通过示范带动,稳定了农业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托管意愿显著增强,数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多方获益。 

  二是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合作社每年召开观摩会展示粮食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并邀请农户参观学习,实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保证种子的品质。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10余种,玉米新品种15余种,新技术10余项,每年组织农户观摩3000余人次。 

  三是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收。 通过“耕、种、防、收”作业服务,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作业损失,提高了粮食产量。通过生产托管服务,每亩可节省农资及农机作业费50元,实现粮食亩均增产25公斤。合作社统一收购,每斤价格高于商品粮0.1元,每亩良种繁育基地可实现增收195元。